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她讓蘇繡和法式刺繡“水乳交融”

2018-10-16 08:45:2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部《延禧攻略》,火了一批令人嘆為觀止的非遺藝術。魏瓔珞的“繡娘”身份,也讓刺繡技藝重回大眾視野。在江蘇蘇州,有一位女孩府涵璐因為結合中法文化進行刺繡創(chuàng)作,被稱為現代“魏瓔珞”。

點擊進入下一頁

府涵璐(前排左二)和留學生在課后合影。受訪者供圖

近日,在西安舉辦的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上,府涵璐的刺繡展位吸引了不少中外嘉賓駐足。他們頻頻點頭,稱贊一針一線的精巧構思。

這樣的場景,府涵璐并不陌生。早在一年前,她就受邀前往法國里昂參加了上一屆中法文化論壇,并從中發(fā)現一個創(chuàng)新“點子”——讓蘇繡和法式刺繡“水乳交融”,織就年輕人喜歡的時尚繡品。

府涵璐一家五代全是繡娘,母親府向紅是一名蘇繡非遺傳承人。府涵璐從小看著家里的長輩張繡架、比繡藝,在耳濡目染下,也喜歡上了這個“以針為筆繡春秋”的行當。

蘇繡就像是一個要好的玩伴,伴隨她長大成人,以至于去英國讀書時,府涵璐也會經常拿出針線,慰藉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當時的府涵璐沒想過要在這個“家門絕學”上有一番作為。直到工作后,府涵璐才發(fā)現蘇繡背后的文化魅力,有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

2014年,府涵璐學成歸國,成為蘇州百年職業(yè)學院的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她發(fā)現,很多留學生剛來中國都會有一種“隔膜感”,這和自己在英國的感受如出一轍。她決定從自身經歷中,尋求破解之道。

“我的外國朋友都很喜歡看我刺繡,我自己也會在刺繡時產生一種內心的寧靜甚至文化上的自豪感,最后回國也是因為想念刺繡里那種家的感覺。”一路追溯,府涵璐意識到自己與刺繡之間“刻在骨血中的親切”。

刺繡能否拉近外國學生與中國文化之間的距離?2016年5月,府涵璐將針線帶進課堂,邀請留學生做一些“滾針”練習。結果出乎意料,一位留學生甚至請她教教別的步驟,以便在課后完成整幅作品。還有人說,要將課堂上的“半成品”帶回國送給家人。

“吳語中‘刺繡’的發(fā)音和‘生活’一樣。”這堂課讓府涵璐有了教刺繡就是在傳播中國生活、中國文化的認知,也讓她將蘇繡與專修課程固定下來。在短短兩年間,她培訓了來自法國、加拿大、新加坡、丹麥、巴拿馬等國的近千名學生。

教學相長,府涵璐的刺繡技藝日益精湛。2017年9月,她和母親帶著作品參加了在里昂舉辦的中法文化論壇。期間的見聞,更是給了她將刺繡作為一份事業(yè)延續(xù)下去的信心。

“當時好多人圍著我們看繡品。”府涵璐回憶,“還有一位10多歲的法國女孩看到當地報道,后來和家人千里迢迢趕到蘇州,想現場看看我們是如何執(zhí)針拿線‘變魔術’的。”

府涵璐在里昂——歐洲的“絲綢之都”,也找到了法式刺繡與中式刺繡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有一對法國老夫妻收藏了各個朝代的中國繡品;‘French Knots’和蘇繡中的打籽針一模一樣;中法兩國追求精致、浪漫的調性是一致的……”這些“神秘”聯系,讓府涵璐暗暗生出不同文明之間能夠實現互容互鑒互通的想法。

府涵璐一面借鑒法國油畫、織物的靈感,利用豐富的色彩、多變的針法,打造此前蘇繡欠缺的立體感;一面又結合高端化、定制化、生活化的國際市場趨向,將刺繡移植到首飾以及更受年輕人喜歡的文創(chuàng)產品上。

“刺繡不再是一個按照底稿后期加工的過程,而是一個博納中外藝術營養(yǎng),飽含審美品味的創(chuàng)造的、探索的過程。”府涵璐發(fā)現,來自市場的反饋遠超預期,一些服裝定制的大客戶也找上門來。

今年5月,府涵璐在所在高校支持下建起一家蘇繡研習所,想要將刺繡教學、實訓、參觀體驗、雙語交流、課外活動融為一體,在發(fā)揚蘇繡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一批有思想、懂外語的中外“繡娘”。

“母親那一輩講縱向的‘傳承’,從我開始要去做橫向的‘傳播’。”從西安到里昂,從中國到法國,從東方到西方,在府涵璐心里,刺繡已然是不同文化間交流的載體。她覺得,只要多一個人和自己一樣,刺繡這種屬于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就會走得更遠。(王豪)

關鍵詞: 蘇繡 刺繡

上一篇:直播平臺絕不是法外之地

下一篇:對于青少年近視防控 專家這樣說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