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終于有國產劇拍“窮人”了,還拍成了史詩!

2022-02-08 12:08:0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為這個新春真正意義上的“開年大劇”,《人世間》正在收獲充足的好評。

的確,主題的容量(共和國半世紀歷史變遷)、原著的體量(梁曉聲與茅盾文學獎)、主創(chuàng)團隊的分量(李路與王海鸰的強強聯手)、實力派演員的數量(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雙生雙旦再配上一眾老戲骨),怎么看,都是奔著頭部大劇去的崢嶸氣象。

追劇到目前,個人感受:還不能說是“神作”,但它無疑可稱“佳作”。

扎實、耐看。

應該說,《人世間》并非孤立,它呼應著一個若隱若現的趨勢。

這趨勢可從《大江大河》綿延到《山海情》再伸展到《喬家的兒女》,再往前推,也許還有《溫州一家人》,甚至可回溯到《闖關東》。

它們可以統(tǒng)稱為“平民史詩”。

歡迎進入“鳳娛指數-影劇綜榜單”小程序,搜索“人世間”并發(fā)表你的看法。

一種真實可感的窮人生活

平民和史詩,都是國產劇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缺前者意味著不接地氣,缺后者意味著小家子氣。

《人世間》以周家三代人視角,跨越多個階層和多種社會角色,囊括十幾位角色在近50年時間內所經歷的生活變遷,呈現出跌宕起伏又針腳綿密的“中國平民生活史”。

至于“平民”,國劇中“窮人消失”已是共識。

工作場景的CBD化和生活場景的五星級酒店化,滿屏都是北三環(huán)精裝公寓、巴黎當季長款風衣、澳洲M9牛排,主人公哪怕失戀加失業(yè),都可以抱著腿坐在巨大的落地飄窗前,捧著一瓶法國原裝白葡萄酒出神。

《人世間》的故事被放置到鐵灰色的黑土地上、“好女不嫁光字片”的貧民窟中。

據導演說,為了這個貧民窟,劇組搭了4萬平米的景,燈線就用了7萬米。搜羅來的老物件,堆在一千多平米的道具庫中。

那些“洗了棉褲就沒有多余的褲子穿”、“搶救地窖凍菜因為是僅剩的食物”、“把糧本上的肉全部買光還是應付不來過年”的窘迫和短缺,辛酸之中,反而有種溫煦的質感。

因為那是屬于平民的真實,也就是屬于生活本身的真實——雷佳音在采訪中說,劇本特別打動他的一點,便是可以詮釋自己父親年輕時的親身經歷。

男一號,也可以穿打著補丁的藍色工裝服,套著姐姐穿過的五彩毛線褲。

當周秉昆急不可待地往嘴里塞進一塊紅燒肉時,觀眾能共情到的快感,超過了任何一部華美都市劇里的燭光晚餐。

最動人的東西,從來都是帶著煙火氣的。

人世間的答案

平民史詩,不是帶著平民看史詩、也不是推著平民去經歷史詩,而是以平民見史詩、由平民組成史詩、在平民身上撐起史詩。

于是,在《人世間》中,大家看到了諸多獨具年代感的、左右中國人所有動機和選擇的、也只有作為過來人的中國人可以理解的要素。

政治成分、城市戶口、公家人身份、知青下鄉(xiāng)、三線支援、生產建設兵團、投機倒把分子……

這些要素足以把一個家庭拆得四分五裂,所以故事一開端就是離別、就是天各一方。

《人世間》沒有繞開,沒有回避。

由此組成了豐滿且具備說服力的群像:干部、商人、學者、市民階層、官二代。

尤其是工人,各種各樣的工人,木材廠的、建筑工地的、醬油廠的、甚至是澡堂修腳的,周父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是技術權威,周秉義和周蓉是工人二代里出類拔萃的知識精英,周秉昆在性格和身份上都相對簡單,怎么看都是最純粹的工人,結果命運反倒尤其跌宕。

修橋洞泄水的一場戲,體現的是工人之所以為“工人”的專業(yè)性——這背后,又有理想年代里,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和領導階級,改天換地的戰(zhàn)斗豪情。

搭伙買成扇豬肉、白糖換紅糖,體現的是工人作為普通人的“專業(yè)性”,是“工人的日子”里統(tǒng)籌和計算的機靈——這背后,又有計劃經濟的松動、市場經濟的春風乍起后,生活不為人知的改頭換面。

后面還會有經濟開發(fā)區(qū)的故事、老居民區(qū)拆遷的故事,這是工人們走入新的時區(qū)后必須面對的機會和創(chuàng)痛——這背后,又有改革開放的濃墨重彩、艱難破局。

包括東北這個陷入停滯的老工業(yè)基地,與深圳這個經濟奇跡特區(qū)之間,季風和候鳥式的、雙城記式的對撞,半個世紀歷史的困惑與新奇,都在這場對撞的火花里。

既有先進生產力的驕傲,也有確切的瑣碎的辛勞。每個人都在時代的號角與巨輪下,一次次變換自己的車轍與航道。

而且,主創(chuàng)沒有試著對其進行任意的道德裁奪、政治評估和價值判斷,它只是籠統(tǒng)地把一切概括為“人世間”——“人啊,有時候就拗不過命”,“是人就得活”。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間,這構成了唯一的答案。

超越時代的共情超越俗世的理想主義

因此,必須承認,《人世間》真的太適合春節(jié):雖然不是合家“歡”,但直擊蕓蕓眾生的切膚感,打撈、加固和復現幾十年里的集體記憶,能夠穩(wěn)得住幾代人一同坐在電視機前,或唏噓或感懷。

鑒于目前電視劇的播放進程還遠沒進入“當代”,所以我一直近似“不懷好意”地關注一件事:看起來“老掉牙”的它,有沒有真正引起年輕人的興趣。

然后我看到了一些鮮活的反饋:

一方面肯定是好奇心的滿足: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怎么生活的,我們的父輩和我們的社會,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現在的。

另一方面呢?它又經得起許多趣味的、乃至二次元的解讀:

周家春節(jié)團聚的場景,活生生在當代人的常規(guī)焦慮里落地生根:“社交尷尬癥”、“東北癱”、“父母催婚”……誰說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周秉昆榆木腦袋的直男癌,及其不解風情又一根筋的說話做事方式,還有周家母子日?;ハ嘞訔売只ハ嘁蕾说哪J?,也都讓人忍俊不禁。

包括周秉昆的愛情也包含著某種“現代性”。

先是謝絕了青梅竹馬的發(fā)小,因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接著是在一個極度禁欲年代里躁動不安的青春期,恰到好處地被鄭娟裸露的一段脖頸和腳跟所觸動、喚醒與啟蒙,于是情欲和愛欲都變成了執(zhí)念,哪怕對方是個殺人犯留下的寡婦、還拖著一家子生活不便的老小,仿佛也只是助燃了這份飛蛾撲火的不悔。

心靈溝通一旦達成共振,人性的深情,是有機會突破代溝的。

還有,僅僅現實也是不夠的,現實之上、之內,還要回蕩著理想的輝光。

那么苦的年代,每個人卻都有種不計得失的拗勁兒。

周家兄弟像是用一份更純正的理想主義,演繹著為啥他們家才是主角。就像水自流的那句話:我跟他看上去不一定像壞人,但你(周秉昆)一眼看上去就像好人。

周秉昆的鄰家好男人式的忠厚,周秉義“精神不能頹唐”的好干部氣質和凡人英雄氣質,周蓉的讀書人情懷和獨立女性的硬度。他們與那些熟諳人情世故、拆解社會規(guī)則的旁人,一同組成了立體的時代肌理。

他們一起經歷了太深的希冀和執(zhí)著,一起擁有著一份厚重的底色與一份高貴的調性。

這就是人性的向善和至善。

當然,《人世間》也并非全無瑕疵。

比如部分臺詞欠精煉、局部節(jié)奏稍緩、閃回太多、有些布景的舞臺感偏重。

比如劇情推進和反轉太依賴巧合,周秉昆在浴室門外救人偏偏救的就是領導馬守常,周父探親搭車遇上的熱心人偏偏就是女婿馮化成。

比如,電視劇著力于凸顯每個人在時代車輪前行中的被催動感,并將之作為絕大多數人物動機,但有意無意,它還是會過于泛濫和迷信地使用了感情戲來解釋一切,周秉義不愿去做團級秘書是為了愛情,周蓉去貴州也是為了愛情。

但瑕不掩瑜,我依然會愿意為《人世間》點贊。

為它大時代中的普通人,為它煙火氣中的英雄氣,為它人性中的神性,為它平民中的史詩,為它宏闊中的細膩,為它現實主義中的理想主義、非常感性中的非常理性。

目前《人世間》在“鳳娛指數-影劇綜榜單”小程序中大眾評分8.2,專業(yè)評分8.5。你看過這部電視劇了嗎?評價如何?歡迎掃碼進入小程序打分~


往期內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chuàng)的支持~

關鍵詞: 史詩 窮人 拍成

上一篇:馬思純這部女性懸疑劇,太狠了!

下一篇:《狙擊手》票房漲了!不全靠冬奧會的成功,電影的三大看點也給力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