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夏季是強對流天氣高發(fā)期 我們該如何防范?

2021-08-06 14:50:38 來源:今晚報

雷電、冰雹、大風、暴雨……這些多發(fā)天氣讓“強對流”這個專業(yè)名詞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強對流天氣因尺度較小,經常“說來就來”,讓大家感到“猝不及防”。

剛剛過去的7月,我國有18個省份遭遇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夏季是強對流天氣高發(fā)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強對流“強”在哪?

通俗來說,強對流天氣是由空氣垂直對流運動造成的多種天氣現象集成,包括雷電、降雨、陣風、冰雹、龍卷風等。對流強烈時形成的積雨云,就是造成各類天氣現象的直接原因。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說:“積雨云單體大小從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等,生命史從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而單體的大小、位置、是否集群以及集群移動和新陳代謝共同決定了強對流天氣的影響時長和范圍大小。

“雖然單體的‘壽命’較為短暫,但若‘供養(yǎng)’對流單體的‘油料充足’,單體則會源源不斷地新生。”張濤說,當一個不斷新陳代謝的強對流集群移動時,其覆蓋的區(qū)域自然也就大大擴展了。

強對流可能帶來雷電、冰雹、暴雨、大風等一種或多種天氣過程。據專家介紹,在各類降雨的云中,強對流的積雨云由于空氣垂直運動強烈,能形成更密集的大雨滴,絕大多數暴雨都是由強對流造成的。同時,密集大雨滴對光線的削弱還會導致“黑晝”現象。

大風也是強對流天氣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龍卷風是最嚴重的一類。雖然它的“個頭小”,一般直徑只有幾十米到幾百米,但一旦出現便容易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預報預警難在哪?

“強對流天氣屬于中小尺度天氣系統,一般來說尺度越小,可預報性也就越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旭東說。

10公里在人們印象中可能并不算近,但在全國天氣預報模式下,就僅僅是網格中的一個芝麻小點。“觀測站網織得再密也還是有‘網眼’,相對龍卷風等‘小魚’而言,‘網眼’還是大了些。”梁旭東說,“龍卷風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可能眼前是一片狼藉,但兩條街外又是另一番光景。”

專家表示,提前定位、布網仍是全球氣象界共同的“天花板”。目前,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約為38分鐘。對于某個具體的強對流天氣事件而言,氣象部門可以提前數小時到數天劃出大概范圍,但很難具體發(fā)布預警至某縣(區(qū)、市)、精確到分鐘級或小時級。

我們該如何防范?

“現代文明的發(fā)展提高了傷害人類天氣的門檻,也就是說能夠對人類造成傷害的天氣更加極端、罕見。”張濤說,“當你暫時脫離保護,又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等于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放到大自然面前,傷害很容易就造成了。”

張濤認為,雖然近年來天氣預報預警能力、人類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都不斷提高,但公眾的防范意識還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強對流天氣對于個體而言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但不代表不值得大家花點流量和關注度去認識了解。”張濤說。

專家提醒,公眾關注強對流天氣時,可針對三個不同層級做相應準備。在氣象部門發(fā)出可能性預報階段,公眾可以增加對天氣預報的關注力度和頻次;發(fā)出預警后,應考慮取消出行計劃、減少出門、加固基礎設施等;當強對流天氣已經來臨,盡快轉移到安全地帶,躲在堅固的建筑物內。

同時,專家呼吁相關部門、社會組織等加強對高影響天氣的關注,公共場合應完善應急預案和基礎設施,發(fā)生災害天氣時引導大家緊急避險。(黃垚)

上一篇:周末兩天北京將以晴或多云的天氣為主 公眾出行需注意防曬

下一篇:末伏我國大部高溫“熄火” 華南小心埋“伏”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